嘟嘟嘟233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128小说www.128xs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回去的路上,后方的百姓们纷纷跟着走出农庄几里地,目送着龙辇的渐行渐远。车上,李承乾倚靠在窗旁,看着那寂静的黑夜不知在想些什么。

二凤感慨道:“孩子疼了想父母,百姓疼了想念你。高明,你小子做到了古往今来、前所未有的一件大事。”

李承乾抚摸着倒在自己腿上睡觉的兜子小脑袋,淡然道:“儿臣对大唐和百姓们,有的仅仅是责任感。儿臣和朝廷吃喝用度靠他们、他们也听从儿臣的话,儿臣只明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,负起这份万千人给予的责任重担。说句实话,方才儿臣心中的确有一些愉悦的感觉,这份感觉已经许多年没有有过了。”

“丽婉和儿臣差不多,正是因为身怀太多人的期待,享受着太多人的给予,才会感受到压力,迫使自己不断思索能够让华夏子孙享受到恩惠的法子。昔日爷爷辞世,丽婉也才动了一次凡心,做出了不合她本心的举措。丽婉深居简出,想来也是担心再动凡心吧,有了过多的世俗之情,就会影响到看待所有人的那份原则。”

“如今看来,我和丽婉的举措,都是正确的。至少,百姓们生活轻松了一些,笑容也更多了。”

没错,李承乾和郑丽婉衡量自己的举措是对是错,在于广大百姓们的反应。百姓笑容常在、生活压力减小,就是唯一衡量他们对错的标准。

李承乾:“待到各项改革落实,也该筹备对西域的计划了。但愿,还有时间能够去一趟边疆地区。”

李承乾自己永远都记着自己的时间有限,他不得不强行拖着整个大唐跟上自己的步伐。李承乾也想给大唐时间,但他自己没有多少时间了。年仅二十二,在任何人看来都是正值大好年华、壮志昂然的人生起点,但对于李承乾来说,二十二...已经是垂暮之年了,将死之际就在不远,他的终点已经可以预见了。不惑不惑,四十而不惑,难达不惑,三十岁一过,死亡就已经降临李承乾身上了,谁也说不准李承乾什么时候会两眼一闭,再无醒来之日。

古代皇帝巡视各地,乃至着重边疆,主要是为了看清楚自己的国家情况如何。边疆地区,必然是生活最困难的地方,设置一个最低下限,以这个下限为目标,不断提高,中部地区生活水平上升无关紧要,关键在于边塞地区的百姓们的生活水平要提高。

听下面的人汇报,不如自己亲自去走一趟,亲眼看一看,根本的发现问题所在,思索对应可行的切实方法。

二凤沉默不语,他已经麻木了。他一直都记得,但又不想记得。李承乾如今真正可以保障的时间,就是八年。万一,刚到三十,李承乾就嘎了呢?说不准的。难达不惑,就是一定活不到四十岁,为什么不说三十岁上下呢?因为,三十而立,既然是不到不惑,那就一定能够抵达三十而立这个阶段。三十之后,就不好说了,每一天死亡都可能降临。

承明二年转眼来到,郑丽婉也下达了有关针对长安经济圈‘人口规划’的懿旨,以及陆续责令三省踌躇出‘高句丽引入三六九等制度’和‘促进国内奴隶置换’的方案。而与此同时,经过承明一年的不断努力,镇国军五支军团陆续正式成立,大量军备成功交付。

李承乾随后与中央都督府商议后,率先规划了西南镇国军、西部镇国军、西北镇国军、北部镇国军、东北镇国军,上将军分别由阿史那.社尔、张士贵、契苾何力、席君买、冯智戴五人出任上将军一职,正式开始履行军区制度,拱卫大唐边疆地区百姓们的生活安全。

紧随其后,是中央都督府、兵部、户部前往立政殿,同郑丽婉商议有关军区补给路线的设立,以及相关后勤维持的制度。对此,郑丽婉直接甩给三帮人马一份方案。

镇国军军区后勤保障制度:

1.军区按照年度,上报开销报备。秋季统筹,中央发出。沿海军区,采取海运补给。

2.军区每个季度分别由上将军、监军、五曹参军事递交有关军区军备、物资、边境情况等报备。

3.额外增设‘军区巡察使’,不对外公开,不定时暗访。人员选定,由百斯骑派遣,无关部门无权过问,无皇权特许、无故插手军区巡查者,一律流放严惩。

4.军区补给路线,尽量设立多条规划,军区补给分批运输,由军区上将军、监军、五曹参军事签收。

5.军区增设工事,一切额外军事开支,需递交中央都督府与兵部,转交皇帝审查,后刑部、御史台、大理寺查证督促,户部拨出特款。

足以见得,郑丽婉这位皇后,对军区的监控力度那是更严苛。‘军区巡察使’都不和三省商议了,直接从百斯骑派可还行?!百斯骑是啥?皇帝的直属私人特务组织!独立于朝廷军政双方外的一个系统。而且,在军区的需求上,也是层层严格,军区补给直接扯上中央都督府、兵部、刑部、御史台、大理寺、户部几个部门,一旦一个军区出现虚报、瞒报等事迹,尼玛这些部门全部都要遭殃,换言之连坐制度。

百斯骑负责军区的巡查,这里面为皇权提供了太多的可操作空间了。说句实话,大家多看几遍,都能看出这个漏洞,因为百斯骑的法和理,就是皇权。但军区又牵涉到了这么多部门,又是一种挟制中央部门的手段。大家也只能闷声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。郑丽婉敢把百斯骑都拿出来用,明显是和甘露殿那位爷通过气的。

这是一种侧面的敲打,震慑。因为军区内部,涉及到了中央都督府、吏部、户部、刑部、大理寺、兵部、御史台这么多部门,一个军区出事,皇帝就施压给他们了,他们只能朝军区动手整顿了。一级一级的,皇帝手没这么长,管不了这么多人,那就责任捆绑。

二月中旬,长安经济圈内的各地产业布局完成,逐渐开始落实。农贸运转,也被各地提上日程,地方仓储保持在七成,根据地方的季度原因决定多久替换一次仓储内的粮食。破阵军的扩增,也终于划上尾声,李承乾将破阵军也一并划入北衙禁军下辖。陇右道南方他国难民,也被全部控制起来,为黄河屯田军送来了八千余人,其余的一万余人遣送塞外。

长安城,这座自打大唐建立以来,就屹立不倒的巨城,古代第一个百万级人口的巨城!这样一个巨城,无论是谁,在其中都显得极其渺小。恰如此时,一辆马车缓缓驶过长安城街道,行人不断,尽显热闹...

“小姐,您真要进宫啊?”

马车内,一个丫鬟看着对面,早已亭亭玉立,宛若画中走出的妙丽佳人,却是满怀期待的看着马车外的景物。

“为何不呢?昔日,太子...哦不,当今圣上亲口答应,待我十五许我入宫求学,我来此不过是请求圣上兑换承诺罢了。”

“可...小姐,进宫那不就意味着...您要嫁给当今圣上了吗?”

徐惠盈盈一笑,悠然道:“承明少帝多薄情,天家后苑钟玄女。我亦了然己之价,莫敢妄求天子宠。”

徐惠依然记得,昔日在那寒冬之下,与李承乾的相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