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帝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128小说www.128xs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一踏进门儿便闻见满院子的香味儿,绕过影壁便看见立在院子西边的乞巧楼,说是楼,不过是院子里搭起凉棚,张挂七夕牵牛织女图,用七彩丝绦做了装饰,盛放陈列瓜果酒饼等,邀请亲眷中的女流,作巧节会。

郑天青家中女眷本就不多,每次的乞巧会便是阖家在凉棚中团聚一番,再去逛庙会。

她每次少不得要脱了父母的掌控,跟着苏纯和茉然她们,四处热闹。

虽说乞巧会开得不盛,但七夕夜烧香祭拜星星,是少不得的。

供案设在庭院或花园,最好是设在葡萄架旁,供案上陈设有用西瓜雕刻的“花瓜”、蜜桃、闻香果等时令鲜品。在花瓶里插上鲜花,甚至将胭脂、粉摆上去献给织女。

她还记得小时候,七月初七书院歇课,母亲带她在凉棚里开乞巧会,让她和彩月,樱珠一起投针。

这投针也是有些意头的,初六的晚上先设水碗于花下,放至初七日中午,再将这碗水曝晒在太阳下。

过一会儿,水面便产生一层薄膜,这时将平日缝制衣服或绣花的针小心翼翼投入碗中。

若针浮在水面者就会有运气,沉下水者说明女工活还欠功力,今后需要努力。

针浮在水面上,投影到盆地,如针影美观如同花朵、鸟兽、云彩等形,说明天上织女已经知道自己乞巧了,谓之有“缘”;如果细直如针形便是“巧”的象征,谓之“乞得巧”,因为这些影子表示织女赐给她一根灵巧的绣花针,可以绣出美丽的图案。

如果水下针影如槌,或弯曲不成形者,就表示丢针这个妇女是个“拙妇”织女给她一根石杵。

那时她还小,在葡萄架下,吃着葡萄,捧着腮不敢投,先让樱珠姑姑打头儿,针飘在水面上,她便开心的不得了,再见影儿是纤细的针形,笔直笔直。

她更是惊奇的瞪着眼睛,连声赞叹。

再让彩月先投,针也飘在水面上,但一阵云飘过,日光明暗,她们屏着呼吸观瞧,那影子变换后化成一轮弯月,母亲笑着夸彩月是个巧手。

轮到郑天青,她原本就不太会绣花,心中没底,便是恍恍惚惚的投了针,竟也浮在水面上,她喜不自胜,自己忙凑上去看,呼的气大了,吹皱了水面,被母亲笑着往后拉,等水面平了,那针影却如锤子般粗。

赵翘楚无奈笑道:“看来我家天青是个拙妇,被织女赐了根石杵。”

气得她直哭鼻子,担心自己手太笨。

此时再看,自己都觉得好笑,原来织女赐她的,是造首饰的金锤。

坐着胡乱吃了些东西,郑天青急着想去庙会看看自己的杰作有没有什么影响,心底更念着要偷偷去望湖山庄见见自己的牛郎。

酒足饭饱,便到香案旁上香,郑天青敬了三支香,稳稳的插到香炉中,青烟袅袅,直冲天际。

檀香之味萦绕鼻尖,郑天青跪在蒲团上默默祈愿:织女啊织女,谢你赐我金锤堑刀,学得花丝手艺。愿你佑我斗宝顺利,得偿所愿。

睁开眼,看着清烟入云,令她感到感到神圣而又神秘。

彩月将她扶起来,郑远琛心情不错,道:“走,去街上逛逛!”

众人应着。

留了郑梁与几个护院看家,其他的小厮侍婢都跟着一齐往庙会去,郑家的规矩不大,是愿意让他们也去逛逛的。

彩月跟着郑天青身侧,刚到了护国寺的七夕市,便撒了欢儿。

庙会上张灯结彩,各式泥塑的魔合罗(执莲叶的泥娃娃),小贩吆喝着古诗:“捏塑彩画一团泥,妆点金珠配华衣。小儿把玩得笑乐,少妇供养盼良嗣。”

这七夕市上最为广泛的还是泥塑的魔合罗,俗称为“泥孩儿”。

这些小的泥塑偶,但用雕木彩装栏座,或用红纱碧笼装罩,也别有一番景致可爱,许多少妇,婆婆都愿买个泥孩儿回家,求子祈福。

博古阁有用象牙雕镂,或用龙涎佛手香制造的魔合罗,都是些流传下来的古物价值不菲,虽不会摆到市上但白日里也祭出来,引得不少人张望。

更有富贵人家求子心切,花上百两银子买个全身镂金珠翠所造的魔合罗,由工匠细细的雕出衣褶、金钱、钗镯、佩环、真珠、头须及手中所拿的戏具,都是‘七金’做成。

这样的贵物当属玉阙珠宫与玲珑斋最出名,郑天青也只是随便望望,并无争意,自己可还不到火候。

庙会上自然还少不了各式的巧果,以黄蜡制成婴儿、鸳岛雁等置于水上的“水上浮”。

更有在木板上敷土种栗,或于瓷容器中撒豆种生苗,配以小型房屋模型玩赏,装点节日,增添情趣,像是过家家一般。

满城的少女穿梭其中,在街边小贩搭起的凉棚里,有的一起比穿针乞巧,有的聚齐说话儿,银铃阵阵,欢声笑语,好一幅热闹的景象。

郑天青跟苏纯约好了在护国寺前见,远远的,就看见有姑娘头上闪着荧光,近前一看,正是张茉然站在苏纯旁边正说说笑笑。

苏纯一打眼儿就看见郑天青往这边来,笑着招呼她:“天青,往这儿!”

她这一亮嗓子,不少姑娘都将目光投过来。